機械設備診斷必須對診斷對象了如指掌。設備診斷中的每一個環節包括選擇診斷儀器,確定診斷方案,運用判斷標準,提出整改措施,都必須從設備的具體情況出發。沒有一成不變、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方法規則、措施。所以診斷人員首先必須對機器的組成結構、工作原理、運行特性、工況參數和工作環境等都有足夠的了解。由於不了解診斷對象而造成誤診是時有發生的。為此,應當采取措施嚴加防範和控製。下麵是幾種常見的情況。
(I)不了解設備結構而誤布測點
測點是獲取診斷信息的窗口。選擇測點*基本的要**盡可能靠近故障源,使故障信號能夠沿*少能量消耗的路徑直接傳遞到監測點位置。但由於對設備的結構特點不了解,誤布測點的情況經常發生。如,測試一台水泵,由於監測人員不了解水泵的結構,誤把傳感器安裝在填料壓蓋上。填料壓蓋隻起壓緊密封填料防止泵內的水往外噴射的作用,它不與泵軸配合,而是與軸套配合,且兩者間有較大的間隙,所以從填料壓蓋上傳感器所測得的振動信號不能反映水泵轉子的真實振動。
(2)不了解設備的工作原理和運行特性而誤用診斷手段
診斷信息是判斷設備狀態的依據。恰當的診斷手段是獲取狀態信息的主要渠道。采用什麽樣的診斷手段須根據設備的工作原理和運行特性而定。有時,由於缺乏對設備的充分了解,往往因濫用診斷手段而發生失誤。比如采用衝擊脈衝法診斷滾動軸承,對那些負荷均勻、運行平穩、無衝擊性運動的機器是很有效的。但有的監測人員卻拿它去診斷往複式空壓機曲軸軸承,結果將狀態“良好”的軸承判為有嚴重故障。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在於對往複機工的特性缺乏充分的了解。往複機械由於采用曲柄連杆機構傳動,在帶荷運行時具有強烈的衝擊性,甚至湮沒了滾動軸承產生的衝擊信號。由此測得的脈衝值不是由滾動軸承發出,而是由曲柄連杆機構的衝擊運動產生的。這樣必然造成誤判。其他與此類似的設備如破碎機,如果在帶荷運行的情況下采用衝擊脈衝法診斷滾動軸承的狀態也會發生同樣的錯誤。診斷這種衝擊性很大的設備,比較可靠的辦法是空載運行時測試,這樣大大減小了機器傳動機構產生的衝擊幹擾,能比較真實地監測到軸承的脈衝值。
(3)把頻率分析與設備結構特點分析結合起來,防止單獨采用頻率分析而造成誤診
無可置疑,頻率分析是診斷機械故障的經典方法。但在有的情況下,如果僅憑頻率這個單一信息就貿然做出結論,也有可能造成誤診的危險。這時,若能認真分析設備的結構特點,也許能發現設備結構與故障的某種聯係,使思路豁然開朗,可以防止誤診的發生。
(4)當未弄清機器零件的結構參數時,容易造成漏判或糊判
機器零件的結構參數是計算振動頻率的依據,如果沒有準確掌握有關參數,必然造成誤診。如:在為某礦山測試一台明知存在故障的絞車齒輪箱,監測人員事先沒有對這台齒輪箱進行詳細的調查了解,不知道齒輪的結構參數,在頻率分析時,任意取分析頻段大於1000Hz,結果在頻譜圖上沒有發現異常頻率峰值,於是做出了不存在故障的結論。後來查清了齒輪的齒數,計算齒輪的齧合頻率為125Hz,又進行了複測,取分析頻段為0—500Hz,結果在頻譜上顯示了齒輪的故障特征頻率,判斷小齒輪存在嚴重故障。拆機檢查,小齒輪有一個齒存在嚴重缺陷。
(5)分析設備傳動機構的特點,防止誤判故障部位
電動機帶動工作機構,有多種傳動方式。不同的傳動方式對故障信號的傳遞將產生不同的影響。因此在判斷故障時必須根據不同的傳動方式采用不同的判別方法。如:金屬切削機床在通常情況下,電動機一般都是采用帶傳動的。這時,應用衝擊脈衝法判斷電動機滾動軸承的故障是可行的。因為帶的彈性有緩衝作用,能消減外來的衝擊傳播到電動機軸承上來。但是,有些電動機的傳動方式是采用滑動聯軸器或齒形聯軸器與其他機構相聯接的。這樣,機床內部機構的衝擊幹擾將通過剛性聯軸器直接傳遞到電動機軸承上來。這時,從電動機軸承處測得的衝擊脈衝值並不如實反映軸承的狀態。因此,為防止在這種情況下產生誤判,應當根據不同的傳動結構形式采用不同的測試方法。凡是帶傳動的電動機,可以用衝擊脈衝法直接測試判斷電動機軸承故障。對采用滑動聯軸器或齒形聯軸器等剛性聯接的電動機,應在拆離聯軸器讓電動機空轉的情況下測試。對於多傳動的複雜係統,可把各個係統分離開來單獨測試。